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外语人才培养路径思考
发布时间:2024-11-08 21:37:26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业正加速迈入一个智能驱动的新时代。这一变革不仅重塑了行业格局,也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外语人才是国家对外开放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国家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力量。首先,人工智能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紧密相连。外语人才在助力这些领域的国际合作、技术交流、市场拓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能够跨越语言障碍,促进国际间科技创新成果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同时,他们也是国际先进知识、技术和理念的重要传播者,有助于提升国内产业的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业对具备外语能力的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长。高校外语人才培养应当顺应人工智能的变革趋势,紧密对接国家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人工智能时代要求外语课程内容不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流利、准确地使用外语进行交流,更应关注科技瞬息万变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建立在坚实的技术基础之上,包括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外语学科应当设置相关专业课程,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将这些元素融入课程内容中,使学生掌握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未来社会复杂的工作场景。其次,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外语人才。这些人才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国际市场,推动产业升级。应当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形势和热点问题,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和国际观念,成为适应产业升级的国际化人才。

  另外, 外语教育应当引入跨学科课程,重组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加强跨学科课程的设置,例如可以开设“外语+法律”、“外语+金融”、“外语+信息技术”等课程,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

  人工智能时代会催生大量新产业和新岗位。对于高校而言,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跨界融合能力,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外语人才培养需要不断强化实践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现代技术,模拟线;让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掌握复杂技能,提高实践效果;推行项目导向学习、工作坊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强调“做中学”;通过模拟国际会议、商务谈判、文化交流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使他们能够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需求,提升技能水平和行业适应性。

  人工智能技术将加速推动语言服务向智能语言服务升级。智能语言服务是融合技术、绿色、数字和创新为一体的新质生产力形式。它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高语言信息处理的速度和效率,优化决策过程,并推动语言服务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智能语言服务不仅限于传统的机器翻译,还涵盖语音识别、文本挖掘与分析、聊天机器人、大语言模型等多个领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高效、便捷的语言解决方案。这促使高校外语教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创新能力和数字素养培养转变。

  当前,传统英语人才趋于饱和,而数字贸易、跨境电商、数据分析、数字营销、新媒体文案创作、数字文娱等数字服务人才缺口较大。在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应当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数字技术、数字商务、数字人文、数字服务、以及数字传播等方面的能力。例如,熟练使用数字化工具、大语言模型工具、机器翻译与机翻后编辑等技术;掌握在线市场营销、商务数据分析、社交媒体策略以及数字知识产权保护等技能;有效传播数字内容以及评估数字信息,如制作视频、发表微博、识别假新闻、评估网络安全风险、遵守网络道德、保护个人隐私等。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外语教育应紧跟时代步伐和国家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策略和方向,为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贡献力量。同时,外语人才也应积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李丹倩,邱超玉,湖南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智慧化进程中外语教师身份重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为20CYY015)